GMI-它是什麼,歷史,定義和概念
GMI 是 International Grandmaster 的首字母縮寫詞,是國際象棋聯合會(FIDE,根據其法語名稱: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Échecs)頒發的勳章,用於區分最佳國際象棋選手。
這個頭銜縮寫為 GMI 和 GM,是 1,000 多名棋手已經獲得的終身認可。俄羅斯、烏克蘭和德國是 GMI 數量最多的國家。在拉丁美洲層面,古巴、巴西和阿根廷是獲得這一榮譽的球員數量最多的國家。
GMI 是 International Grandmaster 的首字母縮寫詞。
成為 GMI
在授予這一榮譽時,國際棋聯會考慮到國際象棋選手在其他 GMI 參加的比賽中取得了兩個以上的積極成績(或規範)。如果 Elo 分數在任何時候達到超過 2,500 分,也會被考慮在內。應該注意的是,當對手至少來自五個不同國籍的對手取得超過 2,601 分的成績,並且其中至少有一半擁有國際公認的學位時,即達到標準。
應該注意的是,國際棋聯還授予國際大師 (IM) 和國際棋聯大師 (FM) 等勳章。
有史以來最年輕的 GMI 是烏克蘭的 Sergey Karjakin(12 歲零 7 個月)、印度的 Parimarjan Negi(13 歲零 4 個月零 22 天)和挪威的 Magnus Carlsen(13 歲零 4 個月零 27 天)。
成為 GMI 是許多棋手的終極願望。
獎項簡史
第一個被宣佈為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是 1866 年的威廉·斯坦尼茨,事實上,正是他本人以這種方式宣佈自己,在他無可爭議地戰勝國際象棋選手阿道夫·安德森之後,沒有人可以反駁他。在這些勝利之後,一連串的勝利再次證明瞭它在世界上的獨特品質。
1883 年,當約翰內斯·祖赫托特在倫敦錦標賽中擊敗斯坦尼茨時,他被認為是冠軍,這導致了兩位棋手之間的對抗,最終導致了第一屆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的成立,但仍然沒有官方機構來規定比賽條件。直到 1948 年,當時的世界冠軍亞歷山大·阿廖欣去世后,才確定了後來管理官方比賽的基地和規定,負責執行這項工作的是國際棋聯(成立於 1924 年)。
1993 年,當時的冠軍加里·卡斯帕羅夫在面臨與國際棋聯機構的嚴重衝突后,決定通過建立一個新的世界錦標賽來創建自己的國際象棋學校,與 GMI 並行競爭。十年來,國際象棋將這兩項比賽視為國際象棋世界的基礎,直到 2006 年,加里設法統一了這兩個獎項。
卡斯帕羅夫、費舍爾和其他 GMI
值得注意的是,卡斯帕羅夫在他的記錄中創造了幾項記錄:長時間成為世界第一,他以世界第一的身份退役,獲得 2812 分,他是在 1985 年 2 月至 2004 年 10 月期間獲得較高平均分的球員,並且擁有有史以來最高的 2851 分平均分ELO,擊敗 Bobby Fischer。
就他們牢牢統治這場比賽的實力而言,一些名字是毋庸置疑的:魯伊·洛佩斯·德·塞古拉、伊曼紐爾·拉斯克、亞歷山大·阿廖欣、何塞·勞爾·卡帕布蘭卡、米哈伊爾·鮑特維尼克、鮑比·費舍爾、阿納托利·卡爾波夫和前面提到的卡斯帕羅夫,其中一些人獲得了這個獎項,而另一些人則沒有。
至於過去幾十年最好的國際象棋選手,有國際特級大師,如維斯瓦納坦·阿南德、弗拉基米爾·克拉姆尼克、亞歷山大·莫羅澤維奇和韋塞林·托帕洛夫。